在化工生產裝置檢修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的影響,如果作業人員沒有能夠充分地進行風險識別和安全評價,防范措施不到位,很可能導致在工作中產生某種失誤,造成事故的發生。有關數據表明,在化工企業生產、檢修過程中發生的事故中,由于作業人員的不安全行為造成的事故約占事故總數的88%,由于工作中的不安全條件造成的事故約占事故總數的10%,其余2%是綜合因素造成的??梢钥闯?,在相同的工作條件下,作業人員的不安全行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著名的冰山安全理論指出:所發生的事故中,人員死亡事故、嚴重傷害(致殘)事故、損失工作日事件、輕微傷害事件、不安全行為事件在事故總數中占有的比例約為1:30:300:3000:30000。從事故等級最高的“死亡事故”起,自上而下按比例排列,其組合形狀近似于金字塔。故又冰山安全理論稱為“金字塔理論”。該理論同時指出:將“金字塔”的底邊向里收縮時,“金字塔”將會隨之縮小。當新“金字塔”的塔頂低于原“金字塔”中“嚴重傷害(致殘)事故”線下時,新“金字塔”中只剩下“損失工作日事件、輕微傷害事件、不安全行為事件”。即:將工作中的不安全行為次數降低到某一個程度時,“嚴重傷害(致殘)事故”等級以上的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趨近于零。美國杜邦公司提出的“所有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安全管理理論與冰山安全理論有著異曲同工之效。杜邦公司制定了一整套風險識別和安全評價實施體系,有效地控制了作業人員的不安全行為,使其在長達100年的時間、全球135個生產和加工設施中沒有發生過一起“嚴重傷害(致殘)事故”等級以上的事故。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有效地進行風險識別和安全評價,認為落實防范措施,杜絕作業人員的不安全行為,是安全生產、檢修的基本保障。在此,對化工生產裝置區內6種典型的檢修作業所存在的風險以及相應安全措施進行綜合分析、歸類。
1 腐蝕性介質檢修作業
1.1作業風險
泄漏的腐蝕性液體、氣體介質可能會對作業人員的肢體、衣物、工具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壞,并對環境造成污染。
1.2安全措施
(1)檢修作業前,必須聯系工藝人員把腐蝕性液體、氣體介質排凈、置煥、沖洗,分析合格,辦理《作業許可證》。
?。?)作業人員應按要求穿戴勞保用品,熟知工作內容,特別是有關部門簽署的意見。
(3)低洼處檢修,場地內不得有積聚的腐蝕性液體,以防作業時滑倒傷人。
(4)腐蝕性液體的作業面應低于腿部,否則應聯系相關人員搭設腳手架,以防殘留液體淋傷身體、衣物、但不得以鐵桶等臨時支用。
?。?)作業時,根據具體情況戴橡膠手套、防護面罩,穿膠鞋等相應的特殊勞保用品。
?。?)拆卸時,可用清水沖洗連接面,以減少腐蝕性液體、氣體介質的侵蝕作用。
?。?)接觸到腐蝕性介質的肢體、衣物、工具等應及時清洗;若有不適,應及時治療。
?。?)作業完成后,工完料凈場地清,做好現場的清潔衛生工作。
2 轉動設備(含閥門、電動機)檢修作業
2.1作業風險
轉動設備檢修時,誤操作電、汽源產生誤轉動,會危及檢修作業人員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設備(或備件)較大(重)時,安全措施不當,可發生機械傷害。
2.2安全措施
?。?)檢修作業前,必須聯系工藝人員將系統進行有效隔離,把動火檢修設備、管道內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質排凈、沖洗、置煥,分析合理,辦理《作業許可證》。
?。?)在修理帶電(汽)設備時,要同有關人員和班組聯系,切斷電(汽)源,并在開關箱上掛“禁止合閘、有人工作”的標示牌。
?。?)作業項目負責人應落實該項作業的各項安全措施和辦理作業許可證及審批;對于危險性特大的作業,應與作業區域安全負責人一起進行安全評估,制定安全作業方案。
?。?)作業人員應按要求穿戴勞保用品;熟知工作內容,特別是有關部門簽署的意見,在作業前和作業中均要認真執行。
(5)拆卸的零、部件要分區擺放,善加保護,重要部位或部件要派專人值班看守。
(6)在使用風動、電動、液壓等工具作業時,要按《安全操作使用說明書》規范操作,安全施工。
?。?)設備(或備件)較大(重),需要多工種協同作業時,必須統一指揮,令行禁止。
?。?)加強油品類物質管理,所有廢油應倒入回收桶內。
?。?)作業完成后,工完料凈場地清,做好現場的清潔衛生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