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生產工作的治本之策,是抓好安全生產關鍵工作的基礎。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是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管理者和執行者,因此要提高對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認識,樹立“今天的隱患是明天的事故”的思想,對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要形成一項制度化,建立經常性的排查機制,特別是對建筑施工行業來說,由于其自身的特點所決定,隱患排查治理更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工作,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只有長期堅持下去,才能減少和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一、建筑施工行業的特點:
建筑施工主要是指工程建設實施過程中的生產活動,它有與工礦企業安全生產明顯不同之處,其自身特點是:
1、建筑產品固定、體積大、生產周期長,這是它與其它行業的不同點。一座廠房、一幢樓房,一經施工完畢就固定不動,生產活動都是圍繞著建筑物、構筑物來進行。這就形成了在有限的場地上集中了大量的工人、建筑材料、機械設備、施工機具進行作業,這樣的情況 有的持續幾個月、一年、兩年或更長時間才能完成。
2、流動性大又是建筑施工行業的又一特點。一座廠房、一棟樓房完成以后,施工隊伍就要轉移到新的地點,去建新的工程項目。這些新的工程項目可能是同一地區、同一形式,也可能是不同地區或不同形式,形成新的施工方法,那么隊伍就要相應的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結構形式的建筑物流動施工,形成了不同的隱患,不同的危險點。
3、露天高處作業多。建一幢建筑物從基礎、主體結構到屋面工程、室外裝修等露天作業約占整個工程量的70%左右時間。所以夏天熱、冬天冷、風吹日曬,工作條件差,建筑物又都是從低到高建起來的,國家規范規定墜落基準面2米以上為高處作業,以民用住宅為例,現在樓房一般都在6層以上,有十幾層的、有幾十層的,一般每層高3米左右,所以大部分工人都在十幾米或幾十米,甚至上百米以上的高處從事露天作業,因此工作環境差,危險因素多。
4、建筑施工行業又是人員密集,手工操作多,屬繁重的體力勞動形。建筑業是我國發展最早的行業之一,由于建筑結構形式各式各樣,無法形成機械化、自動化、標準化施工,幾千年來,大多數工種至今仍然是靠手工操作來完成,如抹灰工、架子工、管道工、瓦工等,雖然在工藝上,材料上有較大的改進,但是仍然需要手工操作。因此勞動強度較大,屬繁重的體力勞動。
5、建筑產品的多樣性。施工過程變化大,規則性差。每棟建筑物從基礎到裝修,每道工序不同,不安全因素也不同,即使同一道工序,由于工藝和施工方法不同,施工過程也不相同,而隨著工程進度的進展,施工現場的狀況和不安全因素也隨著變化,每月、每天、甚至每個小時都在變化,建筑物都是由低到高建成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建筑施工有一定的規律性,但作為一個施工現場來說,由于施工工期不一樣,施工隊伍不一樣。為了完成任務,采取的措施也就不一樣,其規則性就比較差,不安全因素也就增加,還有一些工程的施工隊伍多,各分包單位之間的配合性差,只考慮自己的進度,不考慮其它工種的協調,造成交叉作業多,也給施工安全帶來不少隱患和危險因素。
6、建筑施工現場機械設備增多。近幾年來,由于建筑物由低層向高層發展,施工場地由廣闊向狹窄變化,為適應這些變化,建筑施工的垂直運輸的辦法也改變了,其中機械和加工機具聚然增多,如塔式起重機、物料提升機,也受到了普遍的應用。施工現場吊裝的工作量增加,交叉作業也隨著大量增加。木工機具(電鋸、電刨),鋼筋加工機具(切斷機、彎曲機等)的應用。有的只考慮提高工效,沒有設置安全防護裝置,也增加了現場的危險因素和事故隱患。
由于以上特點造成建筑施工行業復雜又變化不定,不安全因素多,特別是施工高峰季節,高峰時間更易發生事故,再加上流動分散,工期不固定,從經濟利益出發,舍不得投入,存在僥幸心理,不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護措施,也是造成建筑施工行業事故繁發的原因。
二、建筑施工行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于建筑施工行業的特點所決定,建筑施工是一個循環變化的動態現狀,所以事故隱患也是隨著工程的變化而變化,加之目前有些企業對安全生產認識不高,還存在重生產、重效益、輕安全的思想,所以在安全管理中存在以下的問題和缺陷。
1、企業安全生產保證體系不健全,企業對如何落實責任主體的認識不明確,安全生產法中明確規定,企業是安全生產的主體,應建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落實各項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但是有些企業領導認為,安全管理無足輕重,又不是天天都發生事故,在重生產,重效益的情況下,對安全管理重視不夠,所以在調整機構增減人員時,首先調整的是安全機構,減少的是專職安全人員,造成安全管理機構和人員缺失,管理不到位,現場投入不足,現場不具備安全生產的基本條件。
2、安全概念被誤解,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難。自從建筑法的頒布和實施,建筑施工行業基本上走上了法制的軌道,有法可依,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制定、完善都體現了企業對安全生產的重視,但是安全生產責任制是定出來了,也可以說是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每個部門、每個崗位都有其責任制,但是由于沒有嚴格的考核制度的配套措施加以約束,所以在落實上就形同虛設,推諉扯皮,只要碰到安全問題,不分析內容性質,一律推給安全員解決,而不是各負其責,造成安全生產責任制只是一紙空文,沒有真正的起到作用。
